石油醚分析纯属于危化品

石油醚分析纯属于危险化学品。

根据我国《危险化学品目录》(2015版)及相关法规,石油醚(Petroleum ether)因其易燃特性被列为危险化学品。其主要成分为低沸点的烷烃混合物(如戊烷、己烷等),闪点低(通常低于-20℃),极易挥发和燃烧,遇明火、高热或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甚至爆炸的危险。因此,石油醚分析纯虽为实验室常用试剂,但仍属于易燃液体类别,对应危险化学品分类中的第3类易燃液体。

此外,石油醚对人体也有一定危害。其蒸气可经呼吸道吸入,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,可能引起头晕、头痛、恶心,严重时可导致意识模糊或呼吸衰竭。长期接触还可能对皮肤、眼睛造成刺激或损伤。

尽管“分析纯”表示其纯度较高、杂质较少,主要用于化学分析实验,但这并不改变其固有的危险性质。因此,石油醚分析纯在储存、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危化品管理要求执行:应存放在阴凉、通风良好的专用危化品柜中,远离火源和热源;使用时应在通风橱内操作,避免明火;运输需符合危险货物运输规定。

综上所述,石油醚分析纯因其易燃性和健康危害,明确属于危险化学品,必须纳入实验室危化品管理体系,确保安全使用与管理。

“石油醚分析纯属于危化品”相关资讯
危险化学品在石油炼制中的应用与安全管理
本文围绕危险化学品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应用展开,介绍了其在炼油中的使用场景,如催化剂和溶剂的具体作用。同时,探讨了炼油厂应采取的安全管理措施,分析了化学品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及处理方法,并展望了绿色炼油技术的发展方向。
加油站便利店销售玻璃水与防冻液是否需要经营许可证?——从危化品管理角度解析合规路径
随着加油站非油业务的快速发展,便利店销售玻璃水、防冻液等汽车养护产品日益普遍。然而,这些产品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,销售是否需要特殊许可,成为经营者关注的焦点。本文结合国家相关法规与化学品分类标准,分析常见产品的性质,指出多数玻璃水与防冻液不属于危化品,但含高浓度酒精的产品可能被纳入监管范围,建议企业通过查询《危险化学品目录》进行合规确认,确保合法经营。
如何判断某种化学品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?
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判断某种化学品是否属于危险化学品,包括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标准、常用查询工具如《危险化学品目录》以及实际操作中的识别方法。通过本文,读者可以全面了解危险化学品的判定流程和相关法规要求。
小超市因卖油漆被查封?警惕日常经营中的‘隐形’危险化学品
一则小超市因售卖油漆被查封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。事实上,许多日常商品如酒精、胶水、清洁剂等均属于危险化学品,若未取得相应许可,经营行为可能违法。本文系统梳理常见‘隐形’危化品,明确危化品经营许可证的适用标准,帮助小微企业主识别风险,规避法律隐患。
警惕身边的危险品:五类常见商品实为危化品,哪些企业必须办理经营许可证?
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油漆、酒精、消毒液等商品,实则属于危险化学品。本文列举五类易被忽视的危化品,分析贸易、仓储、零售、电商等企业是否需要办理危化品经营许可证,并明确‘少量使用’的法律边界,强调只要有经营行为,原则上均需持证合规。
危化品分类:1.16金属腐蚀剂
在危化品分类中,1.16 金属腐蚀剂是指通过化学作用显著损伤或毁坏金属的物质或混合物。这类物质具有强烈的腐蚀性,能够对金属造成严重的破坏。定义与范围根据相关标准,金属腐蚀剂在特定条件下(如温度55℃时),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.25毫米/年。它们可以是固体或液体,与金属接触后,通过化学反应导致金属材料的损耗和破坏。分类金属腐蚀剂根据其化学性质可分为:酸性腐蚀品:如硝酸、硫酸、盐酸等强酸
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判定:如何准确识别危化品
本文系统阐述了危险化学品的定义与分类标准,重点介绍依据《危险化学品目录》(最新版)进行危化品判定的方法,详细说明通过官方数据库输入CAS号进行精准查询的操作流程,并澄清常见误区,如含酒精日化品是否属于危化品。文章旨在帮助企业和公众科学识别危化品,提升安全管理意识。
油漆与涂料中的危险化学品及其健康影响
本文深入探讨了油漆和涂料中常见的危险化学成分,如溶剂和重金属,分析了其对施工人员及居住者的长期健康影响,并介绍了环保替代材料,倡导使用绿色建材以保障室内空气质量。
危险化学品与日常生活:隐藏在身边的隐形杀手
危险化学品并非只存在于实验室或工厂中,它们其实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。从指甲油到漂白剂,许多家庭常用的物品都含有潜在的有害成分。本文将探讨这些常见产品背后的隐患,并提供购买、使用及丢弃全过程的安全建议,呼吁公众提升对危险化学品的认知与防范意识。
危化品分类:1.15有机过氧化物
在危化品分类中,1.15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过氧键(-O-O-)的有机化合物,这类物质化学活性高,对热、震动、冲击或摩擦极为敏感,容易发生放热自加速分解,属于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。有机过氧化物具有以下危险特性:分解爆炸性:有机过氧化物中的过氧键极不稳定,遇热、震动、冲击或摩擦时,极易分解,释放大量热量和气体,导致爆炸。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较其他氧化剂更大。易燃性:有机过氧化物不仅易分解爆炸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