截至2024年,中国对外直接投资(ODI)备案的最新方案延续了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商务部、外汇管理局等多部门协同管理的框架,强调合规性、真实性与风险防控。主要政策方向如下:
一、分级管理与权限划分
根据投资金额和敏感行业,ODI备案实行“备案+核准”双轨制。非敏感行业且中方投资额3亿美元以下项目,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备案;超过3亿美元或涉及敏感国家/地区、敏感行业(如军工、媒体、房地产、酒店、体育俱乐部等),需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。
二、强化真实性审核
监管部门加强对投资资金来源、项目真实性、境外用途的审查。企业需提供详细的商业计划书、资金来源证明、董事会决议、合同协议等材料,防止虚假投资、洗钱或资金非法外流。
三、鼓励实体经济与战略投资
政策鼓励企业开展有利于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、高端制造、科技创新、能源资源合作等领域的境外投资,限制非理性投资和高风险领域投资。
四、全流程监管
ODI备案已实现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全流程监管。企业完成备案后,需按时报送项目进展、资金汇出、运营情况等信息。项目完成后还需提交总结报告,未及时报送可能影响后续备案。
五、外汇登记与资金汇出
企业取得ODI备案通知书后,需在银行办理外汇登记(ODI外汇登记),凭登记凭证办理资金汇出。银行会审核交易背景真实性,单笔大额汇款可能需额外材料。
六、跨部门信息共享
发改、商务、外汇、税务等部门加强信息互通,通过“全国境外投资管理和服务网络系统”统一申报,减少重复提交,提升审批效率。
七、合规建议
企业应提前规划,确保项目符合国家战略方向;准备完整合规材料;避免短期内大额资金出境;关注东道国法律与合规要求,防范政治与法律风险。
总体来看,当前ODI备案趋严但流程更透明,强调“真实、合规、合理”原则。企业应注重合规性建设,借助专业机构协助,确保顺利通过审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