ODI备案和ODI登记
ODI备案与ODI登记是中国境内企业进行境外投资时需履行的两项重要合规程序,二者常被混用,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区别。
ODI是“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”(对外直接投资)的缩写。根据中国现行规定,境内企业若以自有或筹措资金在境外设立公司、并购资产或股权、开展项目投资等,必须向相关主管部门申请审批或备案,这一过程统称为ODI手续。
ODI备案是指企业在符合一定条件(如非敏感行业、非敏感地区、投资金额未达审批门槛)时,向商务部门、发改委和外汇管理部门进行备案登记的程序。目前,多数非限制类境外投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,流程相对简便,审批周期较短。企业需提交项目真实性材料、资金来源说明、投资协议等文件,经商务部门备案后取得《企业境外投资证书》,再向发改委完成项目备案,最后在银行办理外汇登记。
ODI登记通常指外汇管理环节的“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登记”,即企业在完成商务和发改手续后,持相关证明文件通过银行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办理外汇登记,取得《业务登记凭证》。该登记是企业合法汇出投资资金的前提,银行凭此办理资金跨境汇兑。
简言之,ODI备案侧重于投资行为的合规审批(商务与发改),而ODI登记侧重于资金出境的外汇监管。两者缺一不可,共同构成完整的ODI合规流程。
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来监管部门加强了对ODI的真实性、合规性审查,重点打击虚假投资、资金违规外流等行为。企业应确保投资目的真实、资金来源合法,并保留完整材料备查。
总之,ODI备案与登记是境内企业“走出去”的法定步骤,企业应根据投资规模、行业、目的地等因素,提前规划,依法合规完成全部手续,确保境外投资顺利实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