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DI备案(外商投资企业备案)与ODI备案(境外直接投资备案)是中国在跨境投资管理中的两种重要制度,分别适用于外资进入中国和中资企业对外投资的情形,二者在主体、方向、监管目的和流程上存在显著区别。
一、定义与投资方向不同
FDI(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,外商直接投资)备案是指外国投资者在中国境内设立企业或并购境内企业时,依法向商务主管部门进行的事前或事后备案。其投资方向是“引进来”,即外资进入中国。
ODI(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,境外直接投资)备案则是指中国境内企业、机构或个人向境外投资设立企业或并购海外资产时,需向商务、发改、外汇管理等部门履行的备案或核准程序。其投资方向是“走出去”,即中资对外投资。
二、主体不同
FDI的主体是外国投资者(包括外国公司、个人或港澳台投资者),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。
ODI的主体是中国境内的企业或个人,通过境内主体在境外进行投资。
三、监管目的不同
FDI备案旨在规范外资准入,保障国家经济安全,落实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,促进外资有序进入。
ODI备案则侧重于规范资本外流,防范跨境资金风险,确保对外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外汇管理要求,防止洗钱、逃汇等行为。
四、主管部门与流程不同
FDI备案主要由商务部及地方商务部门负责,依据《外商投资法》及负面清单制度,多数行业实行备案制,少数限制类需核准。
ODI备案涉及多个部门:商务部门负责投资真实性审查,发改部门对重大项目进行核准或备案,外汇管理局负责外汇登记和资金汇出管理。流程更为复杂,审批要求更严格。
五、适用范围与限制
FDI主要适用于设立合资、独资企业、并购境内企业等情形;ODI适用于设立境外子公司、并购海外资产、项目投资等。ODI受外汇额度、投资国别、行业限制(如房地产、娱乐等敏感行业)影响较大。
总结:FDI备案是“引进外资”,由外向内;ODI备案是“对外投资”,由内向外。两者在投资方向、主体、监管重点和流程上均不同,分别服务于中国双向开放中的“引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战略。企业应根据投资性质准确识别并履行相应备案义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