危化品二氧化碳的性质告知牌
危化品二氧化碳性质告知牌
【品名】二氧化碳(CO₂)
【危险类别】不燃气体(第2.2类)
【分子式】CO₂
【分子量】44.01
【外观与性状】无色、无味气体,固态时称“干冰”,呈白色雪花状。
【熔点】-56.6℃(5.1 atm)
【沸点】-78.5℃(升华)
【密度】气体密度约1.98 g/L(空气=1),比空气重,易积聚于低洼处。
【溶解性】可溶于水,生成碳酸,呈弱酸性。
【危险特性】
- 不燃,不助燃,但高浓度可导致窒息。
- 在密闭空间中泄漏易积聚,造成缺氧环境,引发头晕、呼吸困难、意识丧失,严重时可致窒息死亡。
- 高压钢瓶储存,受热有爆炸风险。
- 固态干冰升华时体积迅速膨胀(约膨胀700倍),密闭容器中可能引发爆炸。
【健康危害】
- 低浓度(3%-5%):引起呼吸加快、头痛、眩晕。
- 中浓度(6%-10%):出现呼吸困难、意识模糊、血压升高。
- 高浓度(>10%):迅速导致意识丧失、抽搐、呼吸停止,甚至死亡。
- 皮肤接触干冰可致冻伤(-78.5℃)。
【急救措施】
吸入:迅速转移至空气新鲜处,保持呼吸通畅;如呼吸停止,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。
皮肤冻伤:用温水(38-42℃)缓慢复温,切勿摩擦或热敷,及时就医。
【消防措施】
本品不燃,但应切断气源,喷水冷却钢瓶,防止受热爆炸。
【泄漏应急处理】
立即撤离无关人员,加强通风,避免进入低洼处。佩戴自给式呼吸器进入现场,关闭泄漏源。如钢瓶泄漏,应转移至空旷安全处。
【操作与储存】
- 操作时保持通风良好,远离热源、火源。
- 储存于阴凉、通风处,避免阳光直射,远离可燃物和热源。
- 钢瓶应直立固定,防止倾倒,定期检查阀门和压力。
【防护措施】
- 密闭操作,加强通风。
- 必要时佩戴防毒面具(供气式)或正压呼吸器。
- 接触干冰时戴防冻手套和护目镜。
【废弃处置】
残余气体应缓慢排放至通风良好处,钢瓶交由专业机构回收处理。
【重要提示】
二氧化碳虽常见,但高浓度极具危险性,严禁在密闭空间大量使用或存放。
(本告知牌内容依据GB 13690《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》编制)